轉載本站原創,請注明來源:江門日報
動工活動現場(周華東攝)
江門日報訊 (記者/肖開剛)6月6日上午,隨著“哐、哐、哐……”的打樁聲從海上通過網絡視頻傳來,位于江門臺山市赤溪鎮的黃茅??绾Mǖ理椖块_工活動現場一片歡騰!港珠澳大橋重要的西拓通道——黃茅??绾Mǖ勒介_工了!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首個開工建設的跨海通道工程,將為江門加快推進大廣海灣經濟區開發建設、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帶來重大利好。
效果圖
黃茅??绾Mǖ理椖科鹩谥楹J懈邫诟蹍^,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臺山市斗山鎮。路線全長約31公里,采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該項目設700米級超大斜拉橋2座。其中高欄港大橋擬采用鋼箱梁雙塔單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00米;黃茅海大橋擬采用鋼箱梁三塔雙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20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
記者了解到,黃茅??绾Mǖ赖慕T段共23公里。項目建成后,作為港珠澳大橋西拓通道的重要組成,將構筑起港澳地區連通珠海、直達江門、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主要高速通道,強化珠海橫琴自貿區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聯動發展,更好地整合沿線土地、港口、高速等基礎設施資源,推進綜合開發利用。同時,黃茅??绾Mǖ雷鳛榛浉郯拇鬄硡^(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的“主動脈”,將有效促進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為珠三角西部乃至粵西地區的建設發展帶來強大動力,為全省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筑牢根基。
據了解,由于黃茅??绾Mǖ牢挥谥榻谖鞑?,受太平洋西海岸熱帶海洋氣候影響,是全球臺風發生頻率最高區域之一,項目建設過程將面臨臺風正面襲擊。同時,項目兩座斜拉橋分別跨越5萬噸、3萬噸、3000噸航道,通航條件復雜、防撞等級較高??绾R龢虺L,面臨撞擊風險。
在綜合規劃、通航、防洪、安全、造價等因素,經過數十條線位比選后,黃茅??绾Mǖ理椖康目绾蛄翰糠謨炦x了從起點到終點的弧形線位方案;主橋塔柱則結合中國美學和西方極簡文化,以及“圓”“柱”景觀造型元素,創新采用纖腰型獨柱式形式,外形簡潔、動感柔美,與黃茅海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地標性建筑。
黃茅??绾Mǖ拦芾碇行闹魅闻朔沤榻B,項目從設計階段就融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理念,提出了全壽命周期建設要求,確保橋梁的強度和耐久性,可抗17級臺風。施工過程中還將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造、機械化施工、裝配式安裝等現代建造技術,減少海上作業工序、時間及人員。
“迎風破浪、砥礪前行,建大灣區一流品質工程。”為黃茅??绾Mǖ理樌蛳碌谝桓摴軜兜慕ㄔO者們豪情萬丈。記者了解到,黃茅??绾Mǖ老刃袠藦?日起正式開始施工后,主要工作內容是搭設8.36公里的鋼棧橋,打樁船一天可以打8—10根樁,將爭取早日為后續主體施工提供作業通道。
廣東省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黃茅??绾Mǖ理椖坑?020年2月獲省發改委批復立項,批復工期4年,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實現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強化和推動珠海橫琴自貿片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聯動發展;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大灣區跨??缃ǖ廊?,加快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更加均衡。
(責任編輯:陳健強 二審:徐鈴靜 三審:寧園)